阳春三月,崇信县山区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一口口打造精美的沼气池,农民白天用来做饭——快速、清洁;晚上用来照明——光亮、无污染。“沼气是个宝,方便又实惠”,烧了一辈子木柴、山草的崇信县柏树乡申家庄村村民尹何春没有想到,如今还能用上新型能源。
走进他家小院,院子的禽舍猪圈里养着十几只猪、鸡、牛等,因猪圈禽舍设计时分层、隔离,所以院内很整洁,窗台上放着五、六盆花草,显得很有生机。自从去年建成沼气池后,他家的厕所、猪圈、厨房都改造了,除去政府补助外,自己花了不到300块钱,现在垃圾、粪便全部入池,产出的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果园的优质肥料。
在走访中,申家庄村支部书记郑明尚介绍说:“原先一到夏天村子里污水横流,圈厕里苍蝇乱飞,气味别提有多难闻了,现在由于大部分农户都用上了沼气和天然气,街旁院外的草垛、粪堆大大减少,群众在庭院内外栽花种树的多了,讲卫生讲文明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崇信是一个农业县,山区面积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为了日常生活,他们燃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及山野柴木,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而发展沼气,既可以解决农民生活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又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崇信县审时度势,果断地将发展沼气摆上议事日程,努力向上级争取项目,使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落户芮水大地。
万事开头难。项目实施以来,县农牧局与有关部门联合起来,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利用座谈会、论证会,反复宣讲大办沼气的好处及前景,提高干群对沼气的认识,消除了他们的思想疑虑,激发群众参与沼气建设的热情。经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积极努力,按照上级投、县乡筹、群众集的办法,迅速归集资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制订了“沼气项目选户标准”、“沼气池建设标准”、“配套三改标准”等切实可行的方案,严格工程质量;对敏感性资金问题,实行“三保险”,即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资金使用情况全部张榜公示,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项目材料实行统一采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在县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实施进展十分顺利,2008年投入资金888.42万元,建成沼气池2500户。截至目前,全县30%以上农户用上了沼气,已有6个乡镇,31个村实现了沼气化。
在沼气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崇信县又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利用沼气上。通过积极努力,崇信县综合利用沼气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层次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菜”等多种模式。同时,以沼气建设带动温棚养畜,促进了草畜产业快速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崇信县去年综合利用沼气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在800万元以上,沼气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8%以上。黄寨村村民梁玉莲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一日三餐都是她蹲在灶台前,用秸秆烟熏火燎来烧,如今沼气灶建成后,做饭不用柴草,家里也干净卫生了。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