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频道2月4日电 1月15日,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妇女丁彩娟割完韭菜回到家里,放下手中的农具,走进厨房,拧开沼气炉的电子打火器,“噗”的一声,蓝色的火焰升腾而起,不一会儿,饭菜就端上了桌。这一顿饭前后也就花了半个多小时。丁彩娟高兴地说:“现在,我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方便的‘天然气’,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像丁彩娟一样使用方便、安全、卫生沼气的农民,目前,武山县共有6400多农户。
近年来,武山县把推广沼气池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及建设新农村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提高资金补助、统筹安排建池施工队、发放炉具配套材料和提供沼气池模板等措施,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已经使用沼气1年多的咀头乡宋坡村农民宋进德高兴地说:“以前,家里用电和生活燃料1年得花1000元以上,现在有了沼气,就不花这笔钱了,不到两年就可以‘挣’回建沼气的投资了,以后每年还能节省1000多元。”
在沼气项目实施村,以沼气池为依托,形成了“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型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咀头乡宋坡村农民宋贵祥介绍了他的“循环经”:“我家用沼液喂猪,沼液中含有10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说是给猪喝‘啤酒’,让猪提前两个月出栏不说,还能增重8公斤,猪贩子不但抢着收我家的猪,而且价钱也比别人家的高。然后把沼渣当肥料种庄稼,沼液还可以用作叶面肥进行喷施,不但增产效果明显,还减少了病虫害,像小麦、玉米一般亩增产都在60至80公斤,再用玉米秸秆和猪粪当沼气池的填料来产气,这样既环保,又卫生。”
据武山县能源办负责人介绍,全县对已建好的37个村4400眼沼气池在加强后续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去年又在四门、洛门、鸳鸯、山丹等9乡镇30个村新建沼气池2000眼,并在每村聘请了1名沼气专职人员进行沼气池的定期管护和清理。在洛门镇新龙村,村里公共娱乐场所都安装了沼气灯,100多户农民建起了沼气池,使用率超过80%。城关镇清池村80%的农户受益于此项惠民工程。
蓝色的火焰冉冉升起,点燃了武山县千家万户农民的新希望。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