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时,点火,燃烧……
继2006年6月苏州建成首家千吨级焚烧发电项目后,垃圾焚烧二期项目昨日成功试烧。这意味着,市区每天产生的3500吨垃圾,有2500吨能经焚烧变废为宝。七成垃圾焚烧发电,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一二期项目同时运行,预计全年发电2.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2亿千瓦时,相当于6.6万吨标煤的发电量。
“如果还以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苏州终有一天要面临垃圾围城之苦。”市环卫处党总支书记李世昌说,建于1993年的七子山填埋场总库容为470万立方米,至2005年已填埋生活垃圾400万立方米,2008年全部告罄。
2006年6月,投资5.3亿元的光大环保能源(苏州)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成功试烧,并实现一次并网成功发电。这个千吨级焚烧发电项目,每年能将近50万吨垃圾变废为宝。即使是这样,苏州仍有六成、日均1600吨的垃圾通过填埋处理。
为此,苏州市去年启动了填埋场扩建工程,新增容量580万立方米。但这新增容量又能用几年呢?李世昌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填埋1600吨,理论可处理未来16年的垃圾;但根据苏州城市化率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速度等现状,新扩填埋场极有可能在10年内就达到饱和。”原始记录显示,1995年,苏州市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为26.59万吨;2006年已达到91万吨。10年时间里,垃圾总量增长342%。
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应运而生。据介绍,二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设计日处理规模1000吨,“加上一期,每天进仓垃圾量能达到2500吨,实际处理2000多吨。”此外,经填埋处理的垃圾也有了再次利用之道。它们将通过3台沼气发电机组每年发电0.2亿千瓦时。
二期的环保标准比一期更高,新增了渗滤液回喷和脱硝装置,二恶英排放达到欧Ⅱ标准;焚烧过后的残渣,也将制作成市政道砖再利用。
当然,真正的生态链,更在于普通民众的环保节能意识。李世昌说,防范垃圾“围城”的最有效途径并不在终端处置上,而在于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上。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