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修了一个千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现在你看到的就是整个猪场,里外三层,猪场的粪便经过化粪池流进沼气池,再经过处理又到化粪池,在化粪池经过沉淀,又用来喂鱼,每天产沼气40立方,节约了燃烧成本,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和煮饭。”11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大英县天保镇秀白山村养猪大户蔡金德离镇20多里的半山坡上标准化养猪场里,听他饶有兴趣地介绍“养猪经”。
蔡金德靠着科学化、集约化经营,使养猪事业由小到大,成为家喻户晓的养猪能手,当地村民都羡慕地称他为“赶着肥猪奔小康的大能人”。
5年前,外出务工返乡的蔡金德干起了养猪的生计,可并没有给他和家人带来更多的富足。蔡金德说,当初就考虑办养猪场,但投资太大,风险也大,担心成本不能回来。后来,镇村干部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让他参加天保镇举办的畜牧养殖培训班,多次派他实地参观学习外地养猪户的典型经验,让他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随着大英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惠民政策的出台,蔡金德信心大增。
去年,在天保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蔡金德通过自筹资金和畜牧贷款两个途径建成了占地6亩的供料供水自动化标准化较高的猪舍。在此基础上,镇村干部积极帮助拓展销路,与销售公司联系好后,由农户自己拉出去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蔡金德一次可以养猪上千头,每头赚100元,一年就可赚十几万元。他养猪的历史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猪舍由“土”到“洋”,由原来的土猪舍、塑料大棚、木栏到今天的砖瓦结构标准化猪舍;规模由小到大,饲养量从最初的50头猪发展到现在的年出栏2000头。他说以后还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多喂母猪。
如今,逐渐富裕起来的蔡金德尝到了收获的甜果。几年下来,不仅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家电,家里还开起了小超市,小日子过得殷实富裕。他家出现了屋外猪儿叫得欢,屋内超市开得火的热闹场面。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