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这是石阡县近年来生态茶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截至目前,该县茶园面积已从两年前的7万亩增加到14万亩,跃居铜仁地区第一,全省第二,并被列为全省生态茶产业建设重点县。
石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著《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则为今天的石阡县。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曾是朝廷贡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同时,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至今在浙江西湖梅家坞一带,仍保存有上万亩石阡苔茶品种。
如何依托资源,大兴茶产业?石阡县委县政府认为:茶叶产业既符合生态县建设的发展需要,又符合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更是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相结合的最佳点。必须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投入。
发展生态茶的钱从哪里来?按照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石阡以扶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重点,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整合项目、资源、力量、资金,逐步建立科学、公平、透明的支农投资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资金整合在坚持投资主体不变、投资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前提下,整合项目资金,加快茶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围绕规划申报项目,用项目支撑产业,重点整合石漠化治理、财政扶贫、产业扶贫、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占补平衡、农机具补贴、沼气建设等项目,都向规划的茶叶产业带或专业村倾斜,支持茶叶产业,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2007年,石阡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茶产业发展组织、扶持、奖励、贴息等,以促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速度。
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四方客商。一些外地茶商纷纷前来石阡发展茶叶产业。浙江泰和茶业有限公司、江苏大海集团、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石阡,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茶产品开发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