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气、点火、蒸饭、炒菜,不到20分钟,一顿香甜可口的佳肴便端上了桌子,这是近日笔者在宁远县仁和镇社福山村村民张高新家中看到的一幕。吃着可口的饭菜,他兴奋地说:“以前干活回家,再累还得用柴燃火,灶上灶下的忙活半天才整得出来一顿饭,饿得人心里直发怵,现在使用沼气真是太方便了。”连日来,宁远县仁和镇下徐家村近40农户挥锄挖坑,积极建造沼气池。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干远无偿承担为农户运送各种建沼气池所需材料的运费。这是该镇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已有下徐家、社福山、鹅婆井等村的110余户农民正着手建造沼气池。“烟囱不再冒黑烟,畜禽粪便闻不见,建了沼气省能源,生产生活两方便……”这是最近在宁远县仁和镇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迄今,宁远县仁和镇已发展沼气池 350余口,近2000农民从中受益,每年可节约煤炭、化肥等开支6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节能增收。
仁和镇 禽畜粪便资源丰富,沼气发展潜力很大。 2009年,宁远县仁和镇党委、政府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列入了全镇惠民行动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立足本镇实际,围绕三化目标(农民生活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大力推行沼气建设与创建“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活动相结合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强化领导、典型引路,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经济总量大,生态环境美,百姓生活实,整体实力强”的新仁和。 该镇把发展沼气与改厕、改圈(猪圈等)、改厨、改院相结合,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相结合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积极实施“生态家园”工程,使新农村建设“沼气”蓬勃。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载体,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种植业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依靠畜牧业带动户用沼气池建设,依靠沼液、沼渣肥田来提高种植业产品质量档次;实行“林间树下搞养殖,园边地头建沼气”的立体开发,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庄。
二、 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在示范典型的选择上,宁远县仁和镇坚持两个优先:对那些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创建文明生态村积极性高、有种养特色的村优先发展;对那些有养殖习惯、有建池积极性、有管理使用沼气和“三沼”综合利用能力的农户优先扶持。?
三、强化后续管理,一是加强服务管理力度。该镇在宣传发动、制度建设、资金筹集、规范运作等方面给予农户帮助和扶持,引导农户确立社会化服务理念。逐渐完善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县农业局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一套沼气后续服务体系。二是实行规范管理。按照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签订合同、再提供服务,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通过规范化建设推进后续管理服务。三是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沼气服务的对象是农户,农民理解不理解、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是开展服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该镇加大沼气建设政策宣传力度,转变农户的思想观念,消除农户的误解。大力宣传鱼先村农户建设沼气池的典型事例,宣传多个双池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挖掘各村建设潜力。
四、在项目工作中,认真抓好示范点示范户建设,通过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采取经济算帐对比,农户现身说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严格按照“建设一口、成功一口、兑现一口、带动一片”的要求推进工作,及时将国家沼气池建设扶持政策兑现到位,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激发群众的热情。同时,成立督查工作组,定期对全镇农村沼气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深入项目村和项目农户实地了解工程进度,帮助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
五、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发挥沼气上促生态养猪、下带无公害果蔬种植的纽带作用,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多业并举的养殖业发展格局。带动生猪年饲养量 头。通过大力推广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无公害种植基地近600 亩。今年又谋划了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绿色林果示范园、无公害蔬菜集中种植区等3大沼肥生产无公害绿色果蔬种植基地,创出仁和的“无公害”果蔬品牌。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