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沼气技术 > 国内沼气 > 正文

三大变化换来农村新貌:建上沼气池 媳妇娶进门

2009-1-9 22:21: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 】 浏览:  评论:0
”周文强给记者介绍了污水利用的全过程。

  据了解,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已达到农业生产用水的标准,同时,水里丰富的氮磷等营养成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目前,全村已处理生活污水6万多立方米,全部用于浇地种花。

  镜头三: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变成肥料、燃料、饲料

  “俺的黄瓜用沼液当营养液,用沼渣当肥料,不仅可省去500多元的肥料钱,黄瓜的品质还好,每亩能收入1000多元。”记者见到村民周文彬时,他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给黄瓜施肥。

  和周文彬一样,如今,村民们种菜用化肥的越来越少,改用沼渣、沼液有机肥的越来越多。全村300户,已有228户建起了沼气池,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部分按一定比例填入沼气池,农户用制造的沼气照明、做饭,用产生的沼渣、沼液做肥料。

  “村里还建造了一座500立方米的秸秆青贮池,把部分秸秆通过青贮发酵做成饲料养牛。”周占旺说,目前,在村里不仅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得到了充分利用,就连玉米轴和棉籽皮也派上了用场。

  生活污水净化浇地,生产、生活垃圾合理利用,摇身变成肥料、燃料、饲料……农村生产生活废物利用不仅净化了环境,还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农业投入。这一切变化让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循环农业带来的诸多好处。

  击缶回声

  农村环境咋改善?

  张黎

  河北省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让人感受到这里农村整洁的多了、脏乱的少了,求发展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农民舒心事多了、烦恼事少了。这些实践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供了有益范例。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这其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模式。放眼未来,要培育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循环农业经济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同时,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措施,调节和影响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形成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机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