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要求,到2010年,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河北省在全省各地农村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日,记者深入农村记录下了三组镜头,亲眼见识了循环农业为农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镜头一:建上沼气池,媳妇娶进门
“给儿子相亲时,人家女方开口就问有没有沼气,因为有了沼气,新媳妇过门后烧水做饭就不用再受烟熏火燎之苦了。”河北省武邑县东香亭村农民周二乐的老伴说。
以往农村嫁闺女,都用摩托车、电冰箱、彩电、机动三轮车做彩礼,如今在武邑农村又多了一条标准——看看女婿家里有没有沼气,是不是文明生态户。
在周二乐整洁有序的院落里,记者见到的是镶着白瓷砖的四间正房,西侧拱门里面是养牛棚,下面是10立方米的沼气池,左侧是整修一新的卫生厕所和洗澡间。周二乐说,这叫畜圈—卫生厕所—沼气“三位一体”生态庭院,人畜粪便产生的沼气,一天三顿饭、烧水、照明绰绰有余。仅节煤一项年可节约资金400多元,同时,沼液、沼渣还可做果树的肥料,不仅减少病虫害,还节约农药、化肥200多元。
“养猪不垫圈,做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烟熏火燎不再现,文明卫生真方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给武邑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据了解,目前,武邑县共发展示范村86个,示范户6000多户,遍布十几个乡镇,年可节约能源费用720万元,生产优质有机肥11660吨,实现了能源、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镜头二:生活污水净化后浇园种花
记者曾来过东香亭村多次,印象最深的是垃圾街边堆、污水遍地流。而再次来到这里,整洁的街道、干净的院落、清新的空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循环农业发展的结果。”村委会主任周占旺说,为解决村里污水乱流现象,村里建起了物业综合管理服务站和污水处理池,各家各户都挖了污水收集池,村民把日常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由村里定期拉到村污水处理池统一进行净化处理。
在村物业综合管理服务站,记者见到村民周文强正在处理污水。
“污水先进入沉淀池,然后通过收集发酵池、一级过滤、过滤发酵池、多级过滤,最后进入净化储存池,农民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浇地了。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