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有利时机,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全县的新能源建设,示范推广了养殖→沼气、沼肥→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链,实现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2007年底,全县已有3万余户农民用上了沼气、秸秆气等新型能源。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走向,不仅对农民增收、环境保护有良好效果,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全县农业循环经济进程。
(五)全力开展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支持开展“蓝天碧水”工程,2007年取缔土小企业326家,削减粉尘6200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同比下降5%和3.7%;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2.42,低于控制指标2.8近15个百分点;监测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85天,同比增加21天。加快建设绿色泽州,全年投资600万元,种植树木150万株,绿化通道49公里,绿化荒山7700亩,成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泽州县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理念比较淡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一时难以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上引起共识,有的人思路还不够清晰,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同建设梯形财源统筹考虑,对财源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现有产业较为单一,层次不高,“低、小、散”和“三高一低”状况仍未彻底扭转,大部分老企业依然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缺乏再次利用或资源化这一重要环节,结果必然是高投入、低产出,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污染,且经济效益低下,对财政的贡献也缺乏持久性。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