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qiweb.com - 关注沼气界发展

投递文章 投稿指南 本站通告:
搜索: 您的位置沼气网 > 沼气技术 > 国内沼气 > 正文

新能源挑战法规配套

2009-1-3 21:48:5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Admin   【 】 浏览:  评论: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能源供应一度因经济的狂飙突进而显得非常吃力,不过,当时间来到2008年下半年,偏紧的能源供应终于露出逐步宽松的局面。  

  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前所长周大地的话来说,“现在,除了天然气仍然紧缺之外,国内其他能源的供应都较为宽松,能源供大于求的局面将维持一段时间。”  

  事实上,天然气的紧缺也有望很快得到缓解,建设中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预计在明年(2010年)竣工,建成后将每年从土库曼斯坦进口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能源供需的渐趋缓和,也终于让官方有了喘息的机会,并借此对能源领域进行相关调整。前几天,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金融危机使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为能源行业“休养生息”,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期。”  

  用价格调整中国的能源行业布局,比如,从今天开始施行的燃油税费改革,是官方调整能源格局的第一步,而加强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扶持,仍将是2009年不变的诉求。  

  红薯挽救能源危机  

  电话打到刘锦超手机,他正在厦门国际机场,准备登机前往江西赣州。半个月来,他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北京、河北、四川等多个地方,在他的计划里,明年的全国“两会”前,还有十几个“老少边穷地区”等待自己去宣讲和“拓荒”。  

  这位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的教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师从爱因斯坦的学生、物理学家凯利。  

  刘锦超认为,他从凯利处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之一,便是爱因斯坦早年对凯利的教诲:“用能量的概念来思考科学世界。”  

  而现在,他终于也“用能量的技术实现了能源的开发”。原本从事钠原子的光电离能级结构等基础研究的他,在去年攻克了一项生物质能源技术——用红薯来提取燃料乙醇。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其先天的道德风险却也往往让它难以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用粮食来制造能源,等于与人争夺食物,不少人认为,生物质能源的不断发展,正是造成去年全球粮食危机的原因之一。  

  但刘锦超对此不以为然,“红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挽救了中华民族,以往是作为食物,将来是作为能源。”刘锦超介绍说,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Tags: 新能源挑战法规配套  
责任编辑:zhaoqiweb.com
  • 各省沼气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