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讯(记者刘二银通讯员李世英)家住临江乡东风新村的刘永才老人走进厨房,弯下身子,手在阀门上轻轻一扭,灶具上就冒出了蓝色的火苗,这位老人告诉记者,这是沼气,不是液化气,像他这把年纪的老人眼睛不好使,以前用柴火做饭,烟熏火燎,眼泪直淌,摸锅爬灶成了大问题,如今用上了沼气可方便多了,生活得就像城里人一样。
刘永才老人说的就是该村在2007年实施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工程,全村150多户群众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这种“只闻饭菜香,不见炊烟起”的清洁能源。以前在乡村早晚见到的炊烟袅袅的景象,在这个村已成了历史。从2005年被列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重点县以来,文县已在全县20个乡镇的上百个村社实施了以“一池三改”为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通过财政扶持,农户自筹的方式,在农户家建立一个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房,让人畜粪便经粪池无氧发酵后变为沼气,进入厨房,作为燃料做饭变废为宝。这对有效缓解半山干旱地区燃料短缺状况,保护生态植被,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5·12”地震后,文县在灾后重建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建新村配套设置了沼气项目,如今临江乡蒋冯村、中庙乡肖家坝等灾后重建新村的群众都用上了干净清洁的沼气。
据了解,从2005年以来,文县农牧、扶贫等部门已在全县农村建立了上万个沼气设施,今后将有更多的村社享受到这一项目,丰富的光热和乡村田野的秸杆资源将被充分开发利用,成为农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