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晚报1月9日讯(赵天彪 单朝晖)“家里建沼气池后,做饭、炒菜既方便又干净,沼液、沼渣还能当肥料,用沼液种菜,不仅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种出来的菜品质好,价格高。”1月8日,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村民张合鸽告诉记者,“政府出资帮助农村建设沼气池,让村民在春节前用上沼气,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抓住“生态”和“富民”两个关键,全力加强沼气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该区把好舆论宣传关,大力宣传沼气建设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清洁家园”中的重要性,通过典型示范,向广大农户展示沼气的诸多益处,激发群众建池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大力开展沼气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沼气技术培训53期,受训群众达12000余人次。
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推广,徽州区户用沼气池已近2000口,并培育出一批“百口村”,年可产沼气百余万立方米,大大降低了农村对柴火、商品燃料的依赖程度。沼气技术得到大力推广,有效带动了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实现了节本增效,又净化和保护了环境。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