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济南市部分群众反映称,历城区港沟街道办冶河村在推进“一池三改”项目中弄虚作假,涉嫌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农村户使用沼气“一池三改”(注:建一个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改厨),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这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生态富民工程,也是党中央现阶段扎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据当地知情人透露称,冶河村是济南市粮食局携手共建的新农村定点单位,该局一篇汇报材料载明其投资21万元,全村建沼气池达130个。但至今,该村才建26个沼气池。
这位知情人还透露称,冶河村建设沼气池由支部李姓委员负责工程施工,村主任的兄长负责实际操作,潘龙村杨姓村民负责技术指导。
对于沼气池的数量问题,历城区港沟街道农机站孙姓站长拿出了一份《港沟镇沼气池资(金)兑现明细》(以下简称“明细”)和一份《历城区生态富民行动农户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该《明细》表上显示,冶河村2008年建设沼气池19户,2009年建设28户,每户均拨付1200元。而《汇总表》却载明,冶河村除2008年、2009年建设47户外,之前还建设过27户。由此可见,冶河村由政府拨款迄今共进行“一池三改”74户。
孙站长进而解释道,冶河村有74户人家建设沼气池,但沼气池个数可能要少于74,因为一个标准沼气池是8立方米,有的村民可能合建一个大的,所以就是二三十立方米,这样的一个大池,可能就相当于两三个标准池,供两三户共用。随即,他也坦言,开建的基本上标准池多,大池很少。
不过,上述知情人对于该《汇总表》的登记在册人数直陈,相当一部分是一家两口、三口人的名字全部被登记在册,其中一家只建了一个沼气池,却领取了两三个沼气池建设费用;有的名单上登记有名字,但根本就没有建设过沼气池,也没领取过相关费用。
在这张孙姓站长提供的《汇总表》上,记者看到,村民王科林及妻子赵玉珍两人名字赫然在列,其意味着每人名下各建有一个沼气池,而且王科林户下家庭成员标明是4人,而妻子赵玉珍户下家庭成员仅3人,显然,夫妻俩被拆分成两个家庭进行上报登记。在这之中,赵玉珍向记者坦言,她家一个沼气池都没有建设。
与此相同的,还有范英美老人及儿子韩福海、孙子韩鹏三人,亦被拆分成三个家庭上报登记,村民王宪海及儿子王启贵、王启武父子三人在册,只建一个普通沼气池;村民李云才及儿子李书振、李树雷一家三口在册,亦只建一个普通沼气池……
记者对照这张《汇总表》还发现,治河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妇女主任等村干部及爱人、孩子,甚至是近亲属的名字均登记在册,亦被分拆成多个家庭上报。
对此,记者采访了冶河村支部曾姓书记,他表示,2008年开始建设第一批沼气池时,村民认识不到位,建设积极性很低,当时都是村干部带头建。2009年又建设了两批,全村360多户居民,目前共建设了四五十个沼气池。由于管理水平有限,温度达不到,使用成本偏高,现在使用率偏低。
对于实际建设数量与上述《汇总表》存在一定差别的原因,曾书记则解释道:“村里建了很多大池子,几户村民合建一个大池,一个二三十立方米的大池,就能顶两三个普通池。”
同时,当记者问及不少村民并没有建沼气池,也未和邻居共用,名字却被登记在册,曾姓书记认为,他们并非不知情,可能一开始也和邻居建了,只是后来没建成而已。
关于冶河村建设沼气池的情况,作为当时冶河村建设沼气池的技术员杨玉信透露,冶河村当时建了大概30个左右的沼气池,建8到10立方米普通池子偏多,建二三十立方米也有,但很少。
事实上,依照相关规定,使用专项资金进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必须有严格的监督和验收程序。当地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村民称,对于冶河村沼气池问题,上面曾派人来验收过,但村干部只带领着走访了几户村民。
对此,本报将继续给予关注。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