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两国确认生物能源将作为农业食品领域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沼气技术,如何在中德间开展沼气技术交流,把德国的经验和启示引进中国?在11月4日的中德沼气合作战略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农业部和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的官员和两国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并就两国合作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讨论。
中德沼气发展不同路径
谈及中德两国沼气发展的区别,学者表示,除了技术、设备,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沼气的认识。我国利用沼气的出发点是环境保护,而德国则更多视沼气为一种清洁能源。这奠定了两国沼气发展的基础。
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副部长穆勒在会上表示,目前德国有约6000座沼气工程,总装机容量2300兆瓦。电力消耗的2.6%来源于沼气。
与此对照,2010年,我国虽然各类沼气工程达到7.27万处,但是年发电量还不到全社会用电量的万分之一。我国沼气离商业化、规模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通过在德国考察发现,中德两国沼气发展对比起来,有两点差异:德国沼气工程主要是靠效益拉动。德国有发电上网补贴、提纯补贴等,我国虽然也有补贴,但是比德国要低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资金补贴方面,我国给沼气工程建设的补贴是一次性建设补贴,后端没有;德国恰恰相反,前端基本无补贴,建成后产生产品会得到国家补贴。德国沼气工程投资都比较大,有几千万,平均日产气3000立方米,回收期为5-7年,之后就是盈利期。” 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李少华表示。
穆勒指出,没有政策框架条件的驱动,就不可能发展出最新的技术。
政策激励的不足和不当是制约我国沼气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大型沼气工程没有补贴,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比例不到适合建设总数1%。目前中央投资只支持养殖业沼气工程,不支持非养殖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大量的非养殖场沼气发酵原料没有得到支持。比如:餐厨垃圾、有机污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偏低,沼气工程质量检测和运营评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很多工程建后不用或运营不善。种种原因导致在沼气领域效益拉动的良性机制仍然缺位。
在技术方面,产气率也有待提高。我国常温发酵最多1立方米/立方米 天,绝大部分小于0.5立方米/立方米 天,而德国中温发酵装置可以达到1.8立方米/立方米 天,高温的最高可以达到3.0立方米/立方米 天。
为促进我国沼气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探索对沼气工程发电上网、提纯罐装、热能回收、沼肥利用等开展补贴,引入清洁发展机制,统筹沼气工程环境治理、能源利用、肥料生产等多重目标,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营造更好的市场条件和商业环境。2020年,预计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5%,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达30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1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40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