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采取村集体经营和村民个人承包等多种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改善农村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结合、互促共进。
2009年10月,客商李振富在乳山市午极镇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洁太生物颗料加工厂,每年可“吞掉”午极镇一半的农作物秸杆和外壳。午极镇还成立了粉碎队,组织对全镇35个村的农作物秸杆进行粉碎,并统一收购转售给该厂,实现了秸杆利用产业化。同年,客商于同庆在乳山市徐家镇购置了闲置厂房,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嘉禾草业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杆生产锅炉用燃料,带动全镇及周边镇村农民主动出售秸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目前,乳山市已形成了秸杆压块机生产、秸杆粉碎、秸杆生产、秸杆外销一条龙式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市15个镇和街道办事处重点村每年秸杆均得到了有效处理。
推动沼气建设规模化
乳山市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持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推动沼气建设规模化。
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2008年,该村首先尝试在老年公寓建设两个沼气池,一个月下来不仅省下了800多元的煤气费,而且还“消化”了村里很多的粪堆。随后,村里专门派人到外地学习沼气安装、维修、使用技术,并成立了技术队。目前,全村600多户人家,除少数不适合建设的家庭外全部都建设了沼气池,村里自此再无粪堆踪影。
南黄村的经验在乳山市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被进一步放大。该市专门成立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将沼气建设列入镇、包村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同时出台了扶持政策,规定农户每建设一个8至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且配套完成改厕、改圈的,给予1000元补贴;建成3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每个给予2000元的补贴。针对实际,各镇也配套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孤山镇八里甸村在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对每个建池农户村里再补助100元;南黄镇南黄村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施工、备料,群众只负责挖坑和灶具费,有效调动起群众进行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将沼气建设与发展养殖业紧密结合,是乳山市的又一亮点。乳山寨镇崔家沟村养猪大户李树召,得知建沼气能获补助且能解决粪堆问题,他便投入5000元钱
中国沼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沼气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沼气网联系。
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沼气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